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力推行城镇化建设。建筑在建造、使用、拆除等环节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据估计,到2030年建筑业产生的温室气体将占到人类温室气体总排放的25%以上。进入21世纪以来,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导下,我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然而,这种不惜以自然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冋题,如資源滥开发,水资源污染,尤其是空气污染,2013年,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大规模灰霾天气,其持续时间之长、覆盖范围之广、污染」程度之重都属历史罕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及人口的急剧增加,大量能源消耗所产生的氧化碳已使得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而传统建筑物作为三大能源消耗行业之一,其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等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也得以加速,越来越多的城市进行着大规模建设,大量建筑物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各地城市。这些建筑物一方面带来了城市建筑业、房地产业和整个社会经济的繁荣,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城市能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过多等严重的环境问题,威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我国目前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40%以上,北方采暖城市居住面积只占全国城市居住面积的10%,但建筑能耗却占到40%,与同等气候状况的发达***比较,我国在每平方米采暖消耗方面是其3倍;但在建筑舒适度上,我国却要远远低于发达***随着未来人们对于舒适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能耗还将大量上涨因此,政府呼吁需要妥善处理城市化与自然生态的关系,探索一条新的发展之路,即打造绿色建筑、转变房地产业高碳发展模式。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持续建筑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设计建造的,不仅关注环境。生态、资源,还强调社会、经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涉及经济、社会、人文等多领域,因此内涵更加丰富,其目的在于提高生产力、保护环境、有益于健康。岩棉复合板建筑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这就意味着在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里要满足***标准中的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資源利用、室內环境质量、运营管理等规则要求。具体就是从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并利用环境和自然資源,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保证对环境的影响降到***,发挥就地取材的地域优势,使用绿色环保岩棉复合板、绿色技术,在运营管理阶段可以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低耗、无污染、对环境危害降低到***、并使拆除材料尽可能地再循环再利用,减少建筑垃圾和資源浪费。随着人们对岩棉复合板与环境关系的关注和研究在不断发展,绿色建筑的内涵在不断地延伸,此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相关的概念,如可持续建筑、节能建筑和低碳建筑等。绿色建筑理念已然成为建筑设计的一个新的趋势,也成为众多建筑商业开发的卖点之一,从而在业界评论和媒体报道中被大量和频繁的应用,甚至被乱用和错用,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得与绿色建筑相关的专业术语彼此混淆模糊。这些概念看似相近,但实际上它们有的是对绿色理念不同广度、不同深度的阐述,也有的是对绿色理念不同发展时期的描述,彼此之间有联系却不能混为一谈。
测算建筑碳排放,除了建立相关的计算理论、方法、确定碳排放外,重要的是要有当地的碳排放系数,然而我国建筑碳排放的研究刚起步,建立建筑业的碳排放数据库,需要使用材料、设备的碳排放系数,这又与建材行业有关,所以我国对于建筑业的碳排放系数的建立任重道远,需要与其相关的上下游产业特别是建材行业通力合作。从温室气体管理的国际标准规范、国外建筑碳排放的文献来看众多的温室气体管理国际标准规范运用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来指导定量测算产品或活动过程等的碳排放,定量的碳排放研究是科学有效控制碳排放和管理碳排放的前提。因而从全过程研究建筑碳排放可以发挥整体大于局部的优势作用。遵循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环保的理念绿色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涉及绿色环保产品和技术的研发生产,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既有建筑物的节能改造,施工、物业运营管理以及建筑物的报废拆除,材料的回收利用等。绿色建筑从一开始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到绿色节能技术和绿色建筑材料的运用,施工阶段考虑使用绿色建筑材料为建筑物报废和建筑材料回收再利用做好充分准备,同时绿色物业管理要加强房屋保修、中水系统的维护、垃圾分类回收等使绿色建筑使用年限加长。在建筑物拆除环节,要加强绿色建筑的废品、废料的再利用搭接管理,确保资源的再利用。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涉及不同企业,这些企业通过某种产品交易等经济关系相互发生联系,于是形成了一条上游是绿色建筑技术研发、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材料,中游是绿色建筑施工、绿色建筑销售,下游是绿色建筑运营管理和绿色建筑报废回收的产业链条。其中绿色建材的生产、使用、废弃回收贯穿绿色建筑产业的始终,是绿色了建筑产业链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