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岩棉复合板材料的产量比传统材料要少得多,但由于其一系列优异的性能在国民经济中已是不可缺少的材料在许多领域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今—个***或地区复合材料的发展水平已是衡量其实力的标志之一与其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大体相应的。众所周知美国、日本德国三国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几名而各自复合材料产量也分别居世界前几名。法国、意大利、英国等发达***则因经济规模小,市场有限故排名不紧随三国之后。中国复合材料的发展起始于1958年。1981年复合材料的年产量为1.5万吨,到1986年达到65万吨年增长率为13%2002年达到82万吨其中GRP(GF/UPR)销售量为1992年的4倍2003年一跃达到94万吨。总量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超过德国,21世纪初超过日本热固性玻璃钢已超过欧洲总和。2009年我国岩棉复合板材料产量达到323万吨,成为全球产量***的复合材料制造大国。2001~2009年中国复合材料行业产量,2001~2009年FRSP增长率。复合材料生产工艺由手糊技术向一些技术密集、高度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如拉挤、RTM、SMC、GM等。改革开放前复合材料工业生产技术主要是手糊法成型,其产品占复合材料年总产量的90%以上到2009年机械化成型复合材料产量已占总产量的60%以上。工艺装备水平的提高促进了行业的发展。我国通过对外引进装备的消化吸收和自行研制开发计算机控制的纤维缠绕机、拉挤机、大台面高吨位压机以及喷射成型机等装备已实现了国产化。其中有些设备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计算机控制缠绕机和聚酯树脂工业化生产技术等已出口国外。
2001~2009年中国复合材料机械化成型比例,2009年FRSP主要成型工艺分类。初期复合材料主要应用在航空工业方面如飞机的雷达罩、副油箱等。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玻璃钢火箭发动机外壳。1957年回收的红石导弹***级就是用玻璃钢制造的。1967年在美国试飞了***架全玻璃钢结构飞机。进入70年代玻璃钢船舶发展较快,目前产品已涉及国防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岩棉复合板材料产品的品种规格由几百种发展到现在的1万多种产品结构已从过去的低档产品逐渐向***次、高质量产品过渡,已在建筑汽车、机电和石化四大支柱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高性能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高性能复合材料所占比例已达到10%以上。我国复合材料产品的发展初期,主要在国防军工方面开展研究工作。20世纪60年代研制出导弹玻璃钢端头部件。70年代为发展壮大时期。1971年安装了直径为44m的大型全玻璃钢蜂窝夹层结构的地面雷达罩;1974年颁布了04m3铝内衬玻璃钢气瓶规范同年我国***艘长度为398m的大型玻璃钢船舶下水;1975年***个直径186m的玻璃钢高山雷达防风罩服役;1976年定型了直径8m的玻璃钢风机叶片。此后每年都有新的玻璃钢产品研制成功如冷却塔、化工贮罐、波形瓦、活动房屋、大型发电机护环、水箱、管道、体育器材及文娱用品等都相继投产。
(1)表面毡主要用于FRP的表面。可起到对表面胶衣的增强并使复合材料制品的表面形成富树脂层,从而提高其外观质量、耐腐蚀性、防渗透能力等,是制作高质量玻璃钢制品表面不可缺少的材料。表面毡的规格为20~150gm2,目前最常用的有30gm2与500m2两种。低于30gm2的表面毡对表面胶衣增强作用小,外表面易出现隐形布纹高于509m2的表面毡铺覆性差容易裹挟气泡其性能见表。复合材料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增强材料和基体材料。然而,要生产物美价廉的复合材料制品仅仅注意到这一点是不够的还必须认真研究和正确使用作为辅助材料的固化剂、填料、浸润剂、表面处理剂颜料等。在复合材料制品制作过程中,这一类材料如使用得当,往往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2)固化剂固化剂是指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按一定的比例加入树脂中搅拌均匀在规定的时间内使树脂胶凝至固化的物质。稳定剂的作用机理较复杂,目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解释理论:铅类稳定剂的作用机理为捕捉PVC热分解产生的HC,从而防止HC对PC的催化降解作用,纯化有催化脱HC作用的金属离子;有机锡稳定剂的作用机理为置换活泼的烯丙基氯原子,分解过氧化物,减少自由基数,与自由基反应,终止自由基,与共轭双键加成,抑制共轭链的增长;钙锌稳定剂作用机理首先是钙皂、锌皂与氯化氢反应生成不稳定的金属氯化物,这时作为中间媒介的辅助稳定剂再把氯原子转移到钙皂中去,使锌皂再生,延迟了具有促进脱HC作用的ZnC2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