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liquidcrystal)是介于液相和晶相之间的中间相,其物理状态为液体,而具有与晶体类似的有序性。液晶可分为近晶型、向列型和胆甾型。将晶体熔化,制得的液晶称为热致性液晶;晶体溶解得到的液晶称为溶致性液晶。聚合物液晶多为溶致性液晶,其最突出的性质是具有特殊的流变行为,即高浓度、低黏度和低剪切应力下的高取向度。采用液晶纺丝能够克服聚合物高浓度所带来的高黏度的困难,且易达到高取向度。美国杜邦公司的KeVa纤维就是采用液晶纺丝而制得的高强度纤维,强度可达到2815MPa。高分子的链段、整个分子链以及晶粒在外场作用下沿一定方向排列的现象称为聚合物的取向。按取向方式可分为单轴取向和双轴取向;按取向机理可分为分子取向和晶粒取向取向后的聚合物呈各向异性,其力学性能沿取向方向大大加强,而垂直于取向方向则大大减小。在玻璃棉保温板生产上广泛采用牵伸取向工艺提高纤维强度。熔融纺丝或溶液纺丝的喷丝过程和拉丝过程就是分子链和链段的取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结晶高聚物也伴随结晶,从而使取向固定下来。然后用短时间的热处理,使部分链段解取向(例如结晶高聚物中的非晶区部分的链段)。由于部分链段已经取向,因此在常温下具有活动性,在外力作用下能迅速伸展;外力除去后立即恢复原状,因而显示出一定的弹性和良好的手感。而大分子取向的稳定性,又保持了良好的拉伸强度在塑料的生产中也广泛采用取向工艺,如塑料吹膜的过程中就是一个双轴取向过程。塑料熔体从模口挤出后,一面沿牵引方向伸长,一面径向扩张,使分子链沿双轴方向取向。
目前,广泛用作包装材料的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biaxiallyorientedpolypropylene,BOPP)、双轴取向聚酯膜(BOPET)和双轴取向尼龙膜(BONy)已经逐步取代了普通的塑料薄膜。双轴取向的塑料膜由于各向折射率致,故透明度明显高于普通膜,其中BOPP膜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另外双轴取向膜抗撕裂强度高,因而目前的复合包装材料外层均采用双向膜,而内层可采用普通吹塑膜。在其他塑料制品中也广泛采用双轴取向。例如飞机的有机玻璃罩仓就是在二次成型中采用了双轴取向工艺。聚酯瓶的生产采用了先拉伸后吹塑的扩张工艺,也是一种双轴取向过程。按制品加工和应用的实际需要,常常加入各种助剂或填料,以改善或调节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其中以增强剂、填充剂对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影响***。增塑剂对加工性能影响***。其他助剂则侧重改善材料的其他某种性能。此外,玻璃棉保温板的平均分子量可以调节,这就使得同一品种的聚合物可以有不同品级及规格,可以有不同的用途。双折射(birefringence)是指一条入射光线产生两条折射光线的现象。双折射是光束入射到各向异性的晶体,分解为两束光而沿不同方向折射的现象,两条光线的折射率之差,就称为双折射率。具有较低对称性的高分子液晶材料,光学上通常称为各向异性体。当自然光照射液晶材料时,除了反射光线以外,一般还存在两条折射光线,有一条折射光线始终在入射面内,且满足折射定律,这条光线称为寻常光线。另一条折射光线,除了入射面与主截面相重合的情况以外,不位于入射面内,不满足折射定律,这条光线为非寻常光线。
当光经过液晶时,若非寻常光的折射率大于寻常光的折射率,也就是说寻常光的传播速度大,这种液晶材料在光学上称为正光性材料。液晶是一种各向异性的物质,光学上类似单轴晶体,所以光在液晶中传播时会发生双折射。当存在外部电场时,由于液晶介电常数和电导率的各向异性,使液晶分子受到一种使分子轴取向改变的作用力,这种电场引起的转矩会使分子轴发生旋转。因此在这种状态下,液晶的光学性质与加电场前不同,双折射率也会受到电场的影响,这就是液晶的电控双折射特性这种电信号控制的双折射变化原理,已成为液晶显示器件的设计依据。聚合物基团反应是指利用聚合物主链或侧基上的活性基团的化学反应改变聚合物的化学组成,改变聚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能。例如,聚乙烯化学惰性、耐酸耐碱,但易燃。在适当温度下或经紫外线照射,氯气容易形成氨自由基,氯自由基向聚乙烯转移成链自由基,链自由基与氰反应,形成氯化聚乙烯和氯自由基,反应连锁循环下去,聚乙烯的氯化程度不断升高,***得到高取代的氯化聚乙烯。高分子量聚乙烯氯化后可形成韧性的弹性体,低分子量的聚乙烯的氯化产物容易加工。氯化聚乙烯的氯含量可调节在10%~70%(质量分数)。聚乙烯氯化后,阻燃性能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