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粒混凝土砌块(陶粒砖)是以轻质粘土陶粒、水泥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轻质砌块,有空心与实心两种,适用于框架结构填充墙,也可用作旧建筑物隔墙。主要特点是:重量轻,抗震性能好,能够减小建筑物基础、结构的尺寸与配筋,降低结构工程造价,增加建筑物使用面积,综合效益好;导热系数低,保温隔热性能好,降低能耗;强度稳定,耐久性好,耐热、耐火性能优良;使用方便,规格整齐,安装工效高,减少施工工期7由于生产和使用砌块的时间不长,砌块仍属于新型建筑材料。随着墙改工作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大批各式各样的砌块,但是真正能做到符合节能新标准的为数不多。普遍存在材料的研究、设计、生产、应用相脱节的问题。防火岩棉板在国外的发展较为广泛,防火岩棉板应用技术也较成熟。鉴于无筋砌体结构遭到严重损害,美国在1933年加利福尼亚州长滩大地震之后,推出了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建造了大量的配筋砌块砌体结构房屋8.例如,1952年建成的26栋6~13层的美国退伍军人医院1966年在圣地亚哥建成的8层海纳雷旅馆(相当于我国的9度区)和洛杉矶19层公寓,1971年在加利福尼亚州这个世界有名的重震区建造的13层的希尔顿饭店等。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对砌体结构体系的抗剪能力进行了一系列重要实验91011197年M. J. N. Priestley通过对配筋砌块砌体悬臂墙试验证眀了当墙体貝有足够旳水平钢筋时,墙体破坏模式为弯曲破坏,墙体具有稳定的滞回环和良好的延性12.但窗间墙以及轴压比很大的墙即使配置很多的水平钢筋,仍不能避免其发生剪切破坏。1985年,F. Seible,M.J. N. Priestley等在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进行了一个5层足尺配筋砌块砌体房屋的拟动力试验1314.1986年, M.J.N. Priestley进行了1层和3层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试验15,研究成果被当时的新西兰规范采纳。1989年,PB. Shing等在科罗拉多大学进行了22片剪跨比为10的墙片试验,合理地分析了正应力、水平配筋率和垂直配筋率对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承载力和变形性能的影响161.1996年 Miha tonazev等通过对32片墙体试验系统进行了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在不同加载方式下的抗震性能硏究18.1999年 YH. Chai, L YAw进行了在低矮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中部采用部分防火岩棉板与一般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在循环荷载下的对比试验19.这些硏究为混凝士空心砌块剪力墙的分析和硏究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