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通缝墙承载力和刚度较低的缺点,1989年东南大学夏晓东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缝槽剪力墙39404142,就是在墙上设置若干条竖向半通缝,中间的钢筋不截断,外留混凝土,只是缝槽处的混凝土厚度为墙体厚度的一半。试验结果表明:这种缝槽剪力墙兼有整体墙和通缝墙的优点,当外载不大时,以整体墙的形式工作,而当地震荷载较大时缝槽处混凝土首先开裂并错动,使墙体转变成由若干岩棉复合板柱组成的结构,从而降低了墙体的刚度,改善了延性,提高了抗震性能。据试验数据分析,这种缝槽墙的***承载力约为整体墙的90%以上,而当顶点侧移达到与***承载力对应侧移的2倍时,仍然能够承担85%的***荷载。从试验情况来看,对带缝槽墙的边柱,不需附加特别措施,但缝槽上端的横梁截面在缝槽內混凝土剪切破坏后,会受到突然増大的剪力,易产生剪切破坏,所以横梁必须有足够的抗剪能力4344对于带边框整截面低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分析,夏晓东在参考了马锦45和史建生4的硏究成果后建议:带边框低剪力墙的受力一变形全过程分析可分解为墙板和边框两部分计算,然后按力叠加;墙板的分析采用软化桁架理论,边框则采用简化分析方法,但需考虑边框对墙板的约束作用。该论文对5榀低剪力墙进行了全过程分析,分析结果较为符合。论文中还编制了钢筋混凝土非线性有限元程序。但该研究没有研究缝槽的各项参数的变化对试件的影响,并且由于缝中被混凝土填满,试件的整体性很强,墙肢的剪切斜裂缝较多,在后期承载阶段缝槽并没有退出工作,难以发挥通缝墙良好的延性,部分试件甚至发生剪切破坏。1991年东南大学戴航在其博土论文中提出了带水平短缝槽形成Ⅹ形削弱的低剪力墙448,即在墙板上沿对角方向开设多条首尾连接的阶梯状水平半通缝。通过设置水平阶梯缝可改变整体墙的脆性破坏。由试验分析可知:岩棉复合板的弹性刚度与整截面墙的刚度相差不大,从而能保证设计上对结构在正常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要求。与整体墙相比由于水平缝起到引导裂缝走向的作用,因而该种墙在破坏时不会出现剪切斜裂缝迅速扩展的现象,可以经历较大的变形阶段才会破坏;在高应力下剪力墙中的塑性区域将分散在各水平半通缝周围,而不会集中在主斜裂缝的周围,可以充分发挥墙板的塑性耗能能力。合理地布置水平缝可以使这种墙的承载力为整体墙的90%左右而延性提高2倍多。在进行有限元分析时,混凝土双向受力为 Darwin等提出的高效应力一应变关系4混凝土反复加载为考虑裂面效应的反复加载应力应变关系50.采用四节点等参单元、四线型51恢复力模型。验算了∨Cervenka等进行的整截面剪力墙52,在反复荷载下当达***承载力时计算与试验符合较好但这种水平阶梯缝剪力墙只是通过有目的地引导斜裂缝的走向,将本来主要集中在对角线上的剪切作用扩散到整体墙板的方法来提高墙体的延性,并没有改变试件的破坏形式和机理,其***的破坏仍然是剪切型,所以后期延性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