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充分发挥钢材的塑性性能,1992年东南大学李爱群提出了种采用摩阻式控制装置的带缝剪力墙35在竖缝中用一种摩阻耗能的结构作为控制装置,这个摩阻器是以高强螺栓作为施加预应力的手段,通过两层钢夹板在地震作用下的往复错动来耗散地震能量。试验表明,这种形式的剪力墙抗震性能优良,耗能效果明显,并且不易损坏,易于修复。但设计时,需对结构中设摩阻控制装置处的部位采取必要的建筑构造措施,以满足建筑物的适用和美观要求。竖缝处设混凝土连接键的双功能剪力墙清华大学叶列平教授提出了一种新型双功能剪力墙55657.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在钢筋混凝土带缝剪力墙中设置混凝土连接键作为控制元件,使剪力墙在正常使用荷载下表现出一定的整体工作性能,具有较大的刚度和承载力;而在强震作用下,连接键作为***道防线次要结构〕破坏退出工作,转变为带缝剪力墙,使剪力墙刚度降低,减小地震输入,同时也改变剪力墙的破坏形态,使其具有良好的延性。研究表明:在相同刚度比的情况下,设置两个连接键比一个连接键更能提高双功能墙的初期刚度,与通缝墙相比,侧移刚度可提高207~295倍;***承载力是同样尺寸、同样配筋的通缝墙***承载力的14~20倍。连接键配筋率高时,承载力也相应提高。同济大学的吕西林和香港大学的 Y.K. Cheung、 AKH. Kwan合作提出了高层带竖缝消能剪力墙5,即在墙体中开竖缝,在竖缝中设置消能装置,并根据工程应用的可能性提出了三种消能装置:开裂破坏消能型,界面消能型和粘弹性消能型。随后,吕西林教授进行了四组一层消能墙和普通剪力墙及两个四层岩棉复合板和普通剪力墙14比例596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耗能墙与普通剪力墙的破坏机理明显不同,普通剪力墙发生了典型的弯曲破坏,破坏部位集中在墙体底部,破坏严重;而岩棉复合板竖缝处的耗能装置率先屈服、破坏延缓和减轻了墙体的破坏,***随着两墙肢独立性的增強发生了弯曲破坏,破坏部位分散,墙肢底部的破坏比较轻微。与普通剪力墙相比,岩棉复合板的抗侧刚度与极限承载力下降不多,而延性和耗能能力增強很多。这种消能剪力墙已应用于实际工程。随后,利用多垂直杄元模型建立了耗能剪力墙的力学计算模型6,建立了计算耗能剪力墙荷载位移骨架曲线和滞回曲线的计算方法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尽管这种粘弹性材料墙可以通过材料的特性来摩擦耗能,但是对提高初期刚度和承载力的效果不是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