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墙身承受集中荷载或墙上开洞口及地震等因素的影响,须增加墙身的强度或稳定。
(1)增加壁柱和门垛,当墙体要承受梁传未的集中荷载,而墙玻璃棉保温板厚又不足以承担,或当墙体的长度和高度超过定限度并影响到墙体稳定性时,常在墙身局部适当位置增设凸出墙面的璧柱。柱突出墙面的尺寸一般为120mm×370mm,240mm×370mm,240mm×490mm,或根据结构计算确定。在较薄的墙上开设门洞时,为便于门框的安置和保证墙体的稳定,须在冂靠墙转角处或丁字接头墙体的一边设置门垛,门垛凸出墙面不少于120mm,宽度同墙厚。
(2)玻璃棉保温板设置圈梁圈梁是在砌体房屋的檐口、楼层,或基础顶面标高等处,沿外墙四周及部分内墙设置的,在同一水平而上连续闭合的梁式构件。其作用是增加墙体的稳定性,提高房屋的整体刚度,防止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等对房屋引起的不利影响对于抗震设防地区,利用圈梁加固墙身更加必要。
①圈梁的设置要求圈梁的数量与房屋的高度、层数地基状况和地震烈度有关。
在非抗震设防区,空旷的单层房屋(如食堂》,当檐口标高为5~8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一道圖梁,当檐口标高大于8m时,应当增设。多层房屋(如宿舍、办公楼等)且层数为3~4层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圖梁一道,当层数超过4层时,应在所有纵機墙上隔层设置。用现浇钢筋混礙土楼(屋)盖的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当层数超过5层时,除在檐口标高处设置一道圈梁外,可隔层设置圈梁,并与楼板一起現浇。建筑在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的砌体房屋,应在多层房屋的基础和顶层处各设置一道,其他各层可隔层设置,必要时也可层层设置在抗震设防区,空旷的单层房屋,墙顶标高处应设置现浇圈梁,并宜沿墙高每隔3m左右增设一道梁。多层房屋,采用砖墙、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橉屋盖或木楼屋羔,横墙承重时应的要求设置圖梁;纵横承重时,每层均应设置圈梁,且抗震横墙上的圄梁的间距应比要求遁当加密。用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与墙体有可靠连接的房屋可不另设圈梁,但楼板边浯应加两根2的加强钢筋,并与相应的构造柱钢筋可靠连接。
②圈梁的位置国梁的位置与数量有关。当只设一道圈梁时应通过屋盖处,增设时应通过相应楼盖处。当屋盖、楼盖与相应窗过梁位置靠近时,可通过窗顶兼作过梁。玻璃棉保温板在抗震设防区,圈梁与楼板、屋而板的位置关系。圈梁与预制板宜在同一标高处(高低囿梁)或囿梁紧靠板底(板底圈梁),圈梁与现浇板宜在同一标高处(板平圈梁)。
③圈梁的构造圈梁应釆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20.圈梁的宽度宜与墙厚相同,当墙厚h≥240mm时,其宽度不宜小于2h/3;圈梁高度不应小于120mm,并与砖的皮数相适应。圆梁纵向钢筋不应少于410,箍筋间距不应大于300mm。圈梁兼作过梁时,过梁部分的钢筋应按计算用量另行增配。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在抗震设防区,多层砖房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圜梁应符合下列要求:圆梁在表要求的间距内无横墙时,应利用梁或板缝中配筋替代圈梁;楼、屋盖圓梁的配筋应符合表3.2的要求;圄梁钢筋应伸入构造柱内,并应冇可靠锚。基础圆梁和空旷单层房屋的墙頂圈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mm,配筋不应少于4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图梁应在同一水平面上闭合,当圄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图梁。
(3)构造柱及其他抗震构造措施构造柱是在多层砌体房屋中,设置在墙体转角或某些墙体中部的钢筋混凝土柱。其作用是从竖向加强墙体的连接,与梁形成空间骨架以加强砌体结构的整体刚度,提高墙体抵抗变形的能力,防止房屋在地震作用下突然倒塌和减轻房屋的损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