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互联网+制造是我国的战略选择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着力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促进资源配置优化,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推动创新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岩棉保温板经济结构发挥积极作用。”这充分肯定了互联网+制造的战略地位,并提岀了明确的要求近年来,***十分重视互联网+制造和制造强国工作。2016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把互联网+制造上升到***战略高度,明确了互联网+制造的总体要求、推进思路和主要任务。国务院还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等文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无不将互联网+制造摆到关系“制造强国的战略层面。为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对有关工作的统筹规划和政策协调,国务院于2015年成立***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我国政府近期出台的互联网+制造文件如表2-1所示。
20o世纪8o年代,以κ86服务器和PC系统的诞生为标志,企业I系统经历里程碑式变革。从 All in One、全封闭的软硬件栈走向了水平分层的网络、存储、服务器、操作系统、中间件、应用层等多层次水平分工的架构,各层之间接口标准化、规范化,极大简化了每一层的技术复杂度,各层I产业链获得了大繁荣与大发展。然而,这种架构发展到一定阶段,弊端逐步显现。企业Ⅳ的层次太多,各层之间集成交付的难度越来越大,一个关键业务的部署往往需要涉及服务器、网络、存储等各方面基础设施资源的协同配合。业务驱动的基础设施层服务器、存储、网络资源的集成管理配置和按需供给成为影晌仚业快速响应仝业业努需求的关键制约因素。同时软硬件各层的开发虽然实现了解耦,部署和运行态仍然是软硬件耦合绑定的关系,跨服务器的资源出现忙闲不均,依旧无法有效利用I资源。于是,I领域进入第三次里程碑式演进变革:从“PC+”服务器时代迈入云计算时代。通过虚拟化与云调度管理技术,将来自不同厂家的、多台烟囱式的、彼此孤立和割裂的计算、岩棉保温板、网络设备在逻辑上整合成为一台“超大规模云计算机”,为上层的软件提供弹性的按需资源供给的能力。从而实现软硬件部詈过程与运行态的解耦,屏蔽软硬件异构多厂家差异性与复杂度,并填补计算与存储之间的性能鸿沟。
2云计算的三个发展阶段(见图321)云计算10云计算1.。是面向数据中心管理员的I基础设施资源虚拟化阶段。主要在于通过计算虚拟化技术的引入,将企业I应用与底层的基础设施彻底分离解耦,将多个企业I应用实例及运行环境(客户机操作系统)复用在相同的物理服务器上,并通过虚拟化集群调度软件,将更多的I应用复用在更少的服务器节点上,从而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云计算20云计算2.0是面向基础设施云租户和云用户的资源服务化与管理自动化阶段。通过管理平面的基础设施标准化服务与资源调度自动化软件的引入,以及数据平面的软件定义存储和软件定义网络技术,面向内部和外部的租户实现一键式全自动化资源发放服务过程。其好处是大幅提升了企业I应用所需的基础设施资源的快速敏捷发放能力,缩短了企业I应用上线所需的基础设施资源准备周期,将企业基础设施的静态滚动规划转变为动态按需资源的弹性按需供给过程。3)云计算30云计算3.0是面向企业IT应用开发者及管理维护者的企业应用架构的分布式微服务化和企业数据架构的互联网化重构及大数据智能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