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的调节政策收入分配的不均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机会的不均等而导致收入的不平等,二是在玻璃棉保温板市场机会均等的条件下出现的收入不平等。针对这两种情况,收入分配调节政策也相应地分为两类:一类是解决机会上的不平等争取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提供均等的市场机会;另一类是对收入分配结果的直接调整(1)针对机会不均等的微观政策:一是为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地增长和公共支出是扩大就业机会的主要途径;同时,还应该消除阻碍劳动力流动的各种障碍,例如因学历、户籍等因素而形成的劳动力流动障碍,会导致就业的不充分和工资水平的巨大差异,对社会成员的收入产生影响。
二是保证社会成员受教育机会的均等。人们受教育和训练程度不同,会造成收入上的差距。为促进教育机会的均等,从而达到收入的均等化,公共政策一般包括了义务教育政策、发展高等教育、实行各种专门培训和职业训练等政策三是促进财产占有的机会均等。财产占有的不均等,必然带来收入的不均等,财产越多收入也越多。所以各个市场经济***都会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缩小财产占有上的不均等。比如征收遗产税,对非劳动形成的收入部分按比较高的税率征税等(2)对收入结果的直接调节:是税收政策。主要体现为实行累进所得税制,收入越多,缴纳的税也越多;另外就是对***品征收较高的消费税二是转移支付政策。转移支付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比如失业救济***生活保障等三是价格政策。如农产品的保护性价格、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对下岗再就业者的优惠贷款政策等,都是通过对玻璃棉保温板或要素价格的控制来帮助低收入者提高收入水平或收入能力等。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并不足以使我们对经济的运行有充分的理解。
财经类的资讯中充满了GDP增长率、失业率、货币供应量、玻璃棉保温板、消费物价指数等数据,不断地通过各种政策对经流的运行进行调节。甚至每年7月毕业的学生,都会因为经济的冷暖变化而找工作难易不同,每个家庭的就业及薪酬的高低都与经济总体的变化紧密相连,可能美国某个行业工人的一场抗议活动都会影响到中国许多人的饭碗。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各种宏观的经济变量是怎么回事?它们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对经济调节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等等。实际上,我们生活在气息相依的世界中,社会经济整体的起伏不定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对影响社会整体经济的变量及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基本的了对这些总体变量及其关系的分析就构成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就业问题,理论基础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